Tokina 相对 Sigma 和 Tamron 两大竞争对手,出镜一直贵精不贵多,像 2007 年发表的 AT-X 116 PRO DX(11-16mm f/2.8)就以高解像力和高性价比得到 APS-C 用家的青睐。距今 8 年,AT-X 116 PRO DX 面对的,已经不是当年只有 1,000 万像素的相机,在当下的像素竞赛,用家希望得到的,是富有前瞻性的产品,可以满足将来可达 3,000 万像素的单反相机。而簇新的 Tokina AT-X 11-20 PRO DX,或许会成为其中一支指标性镜头。
6 折入手 105 种语言 4G 双向翻释机
第 1 页:镜头介绍及样本照片第 2 页:解像力测试、暗角测试第 3 页:于全片幅相机的表现、色差测试及总结
大口径改善周边画质
上代 AT-X 116 PRO DX 的变焦倍率只有 1.45X,加上望远端只有 16mm 焦距,对不少用家来说,是颇难跟 18mm 焦距起跳的标準变焦镜头涵接,而且亦增加不必要的换镜频率。今次,新镜 AT-X 11-20 PRO DX 的焦距为 11-20mm,变焦倍率接近 2 倍,不过焦距更长亦非代表新镜会在画质上作出妥协,反而令厂方头痕的,是既有的 AT-X 116PRO DX 已经有一定的口碑,是次 AT-X 11-20 PRO DX 要「青出于蓝」,技术门槛和难度自然更高。
要改善画质,推出新的光学结构是办法之一,而是次 Tokina AT-X 11-20 PRO DX 在开发时似乎有参考过近年其他厂商在设计超广角变焦镜头的新趋势,将新镜的个子提升一个码,镜头滤镜口径尺寸由旧有 AT-X 116 PRO DX 的 77mm 增加至现时新镜的 82mm。滤镜口径大了,意味可以用上更大的镜片,有助改善镜头採光和影像周边附近的画质,而 AT-X 11-20PRO DX 的重量亦只是比上一代轻微增加 10g 至 560g,以 f/2.8 大光圈来说尚算是合理的範围。


解像力大跃进
Tokina AT-X 11-20 PRO DX 改用 12 组 14 片的光学结构,较旧版的 11 组 13 片的略为複杂,而且特殊光学镜片的比例更高,达到 5 片之多,当中包括 2 片玻璃模造的非球面镜片、2 片 SD超低色散镜片及在前组内、体积最大的研削型非球面镜片,用以修正变形像差和各种色差的形成,而当中其中一片的玻璃模造非球面镜片更是跟 SD 超低色散镜片结合,能够改善大部分影像失真的问题。
跟旧镜比较过后,新镜 AT-X 11-20 PRO DX 在画质上的进步幅度非常明显,尤以解像力的提升最为显着,加上色差的幅度亦比 AT-X 116 PRODX 的少,作为升级的话,亦有一个相当有力的理由。


大光圈有相当的竞争力
Tokina 是次没有在 AT-X 11-20 PRO DX 用上在 AT-X 70-200mm F4 PRO FX VCM-S长炮始出现的超声波马达技术,要切换对焦模式的话,仍需要用上 Tokina 一贯的一触式离合器对焦环,透过前后推拉对焦环来拣选 AF 或 MF 模式,不及 70-200mm f/4 镜头的来得方便。
虽然市场上专供 APS-C 片幅使用的超广角镜头有很多,像 Canon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更只售 HK$2,480,但是 Canon 和 Nikon 原厂对 APS-C 片幅的 f/2.8恆定大光圈超广角变焦镜的着墨一向不多,想大光圈跟超广角兼备的,市场上几乎亦只有 Tokina 的产品,故此 Tokina AT-X 11-20 PRO DX 在缺乏同级对手下,仍然可以看高一线的。


样本照片(使用 Canon EOS 70D)




镜头变形比併
广角端

远摄端

